双赢彩票 分类
看市场盯效益进行农业生产成招远农民致富新亮点发布日期:2023-06-07 浏览次数:

  胶东在线消息如今的招远农村,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抛弃“家里劳力多,吃喝不用愁”的旧观念,“劳力多不如脑瓜灵,堆粮山不如抓效益”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共识,看着市场、盯着效益进行农业生产成为金都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亮点。

  杨建国家有十几亩地。多年来,他一直按照当地传统种植小麦、玉米等粮食作物。杨老汉种地心思细,经验多,手艺巧,地里庄稼年年长得比别人家旺,打下的粮食也比别人家多。但是,老杨家的生活依然不太富裕。三年前,杨老汉毅然承包了200亩荒滩地,种上了20000多棵良种速生杨。

  望着长势正旺的杨树林,杨老汉乐呵呵地给笔者算了一笔帐:速生杨生长期短,一茬杨树8-10年便可成材;按一亩地一年长一方木材,一方木材500元算,这200亩地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元,扣除各种成本,一年收入5、6万元不成问题。

  看到杨老汉种树有奔头,乡亲们纷纷效仿。目前,招远市约有40%的老农民种起了杨树、葡萄等经济作物,走上了致富路。

  种田老把式开动脑筋奔小康,年青人更不甘后人。他们凭借知识多、头脑活的优势,有的进行大规模种养,有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,有的进行农业物资销售代理……农田里少了壮劳力,农村里却多了跑里忙外的“土老板”。

  今年30出头的左常科,是夏甸镇车元口村人,8年前高中毕业回乡务农。几年前,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花草树木,用花草装饰家庭日渐成为时尚,但当时种花、卖花的人却不太多,而且花草档次低,规模小,便毫不犹豫地借款建起了两座塑料花棚。经过几年辛勤经营,如今的左常科已成了远近有名的“花”老板,花圃由最初的3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5亩多地,并由村里搬到了城郊,年收入数万元。

  3年前,马家村村民刘少梅和村里的几个姐妹,合伙开办了一家玉米皮编织小作坊,用在农业科技班里学到的草艺编织技术编织提兜、提篮和一些家居小饰品。现在,她们的小作坊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小企业,产品供不应求。在刘少梅几个姐妹的带动下,全村200多名妇女做起了草编生意,每人每年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

  近年来,为充分发挥女劳力的作用,招远市积极在农村开展了以提高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的“十项农业新技术”培训推广计划。他们在各乡镇设立了17处培训辅导站、30个教学点,每月组织有关专家到各乡镇开展集中系统培训;并根据农时季节和学员所需,采取举办讲座、赶科技集等方式,对广大妇女进行各个生产环节上的技术培训和指导。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广大妇女创业致富。目前,该市约有3万农家妇女纷纷解下围裙,离开炉灶,办企业,当工人,不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而且正成为农村致富的生力军。(张帅王茂新)

官方微信关闭